引文:
行動主義者及籌款家
Dan
Pallotta 指出我們對慈善的雙重標準,推動著我們的關係破裂。
太多非牟利是被讚賞在它們如何少開支,而不是它們做了什麼。他們沒有討論道德等同節儉,反而要我們要支持他們的宏念和成就
(即使那需要龐大開支)。在這種大膽的談話中,
他說:「讓我們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改變世界。」
心得:
- 再看到這個影片前,看著慈濟的各種活動和作為,總覺得他們鋪張浪費,心中思考著.......不過是一個慈善團體,為什麼要有自己的電視台?為什麼他在各地建的屋子一間比一間的大?為什麼內部需大量使用木頭裝潢?為什麼出版了一堆的書?感覺我們每個月固定捐款的100元,似乎被使用在不需要的地方,存在著不需要得大量開支。
- 演講者提到,這個社會中存在著2種制度,一套是對非牟利團體另一套是對趨利的世界,而這兩套規章制度,就形成了對同一件事有著兩種不同的標準,一種對非牟利團體也就是公益團體的歧視。一.回報 二.宣傳和廣告 三.風險 四.時間 五.盈餘。大多數的人們有著這樣的觀念 "我的捐款有多少是落到慈善事業? 有多少落入慈善機構的營運開銷?",不可否認,這個觀念也被我所擁有,而我們的這個想法逼迫這些機構拋開它們確實需要用以發展的營運開銷,為的只是將此開銷控制在低水準。簡而言之,有點像是錢滾錢。
- 儘管這個影片使我有了另一個思考的觀點,但我也必須承認,它的影響並不是那麼的全面,雖然多少理解慈濟的作為,但對於有些部分仍無法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