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影片心得分享:Sir Ken Robinson: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會一A 02152155 賴映彤)

讓人活得精彩的三大法則─人類天生就各不相同、好奇心人生的本質就是創造性─以及目前教育文化如何與之背道而馳。

人生而不同,從古時候就有一句「有教無類」,很多學校也把他奉為真理,但肯羅賓森卻道出有教無類是不是基於多樣性,而是統一,我正是在這樣私校的國中高中裡成長,為了升學率,考試分班中的最好班都是自然組,學校重視主科甚於一切,我認為真正的教育應同樣重視藝術、人文、體育。有種病叫過動症,它真的是病嗎?被診斷出過動症就未來茫茫嗎?雖然我不是,但我也不這麼認為。吉莉安‧林恩小時候是一位好動、成績很差的女孩,老師和同學受不了她的過動和干擾,最後母親帶著她去看心理醫師。醫師和媽媽談了20分鐘,然後留吉莉安自己在房內並順手打開書桌後的收音機。媽媽和醫師到室外觀察,見到房內的吉莉安一聽音樂就隨著起舞,動作自然優雅。醫生轉頭對媽媽說:「吉莉安沒有病,她只是有舞蹈的天分,帶她去上舞蹈課吧!」後來吉莉安.林恩成為優秀的舞者,音樂劇《貓》和《歌劇魅影」都是她的創作。這可見找到對的方法可以化平庸為不朽。

活得精彩的第二法則是好奇心,如果你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通常不用逼迫,他就會主動學習。教師是學校成功的關鍵好的老師不只是傳遞知識更是良師益友刺激、誘導、吸引 歸根究柢,教育的核心是學生主動學習,但人們花了太多時間只談教育、不談學習。

我們經由不斷變化的過程創造出自己的人生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喚醒並發展創造力但我們的教育反而走向標準化不該是這樣,芬蘭連年在「國際學生評量計劃」驚豔全球的原因:小孩會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不只數學、科學、或閱讀他們的教育範圍很廣,包括人文、體育、藝術。另一個讓台灣教育震驚的是─芬蘭的輟學率幾乎是零,他們的學生認為上課很有趣,為甚麼不上課。當然芬蘭也有考試,這是需要的,但他們的用意不是要把學生綁在書桌前。最近是國中第一屆會考剛考完,因為家裡的小孩都較年長所以沒有經歷到,報紙上電視上都在報導一些我覺得很扯的亂象,而且我覺得這個亂象從以前到現在是越來越嚴重─爸爸媽媽幫小孩徹夜排隊醫院的志工報名,為了在往後升學有加分的機會,以前補習補主科,現在連鋼琴畫畫都要被強迫補─為了因應政府的多元入學。


我想分享一件事情,在高中時參加社團,有個已經畢業很久的學長,常常在facebook上分享他的事情,最近他剛從一間彰化的小學辭去自然老師的工作,原因是因為他出的期中考卷。國小生的自然期中考卷不外乎是OOXX跟1234,而這位學長出的考卷很特別,題目是「請舉出三個會浮在水上的東西」、「請取出三個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反射現象」等15題,答案卷更酷了,是一張白紙,要學生們用畫圖、用文字盡量表達。當然這份考券遭到學校導師主任校長的強力反對,他們覺得學生怎麼可能會答這些「簡答題」,又或者該怎麼向家長交代,學長最終覺得這間學校與他理念不合,所以就辭職了。順帶一題,這位學長本身有亞斯伯格症(泛自閉症障礙)。
        
學生真的不會答這些題目嗎?還是身為教師的那群人用自己以為的方式打壓了學生,當然受害的是這些小朋友們,將老師所給予的東西一股腦子的記憶,失了好奇心也失了創造力。很多人都說在成長過程中老師很重要,我覺得是遇到「對」的老師很重要。

羅賓森說到「進行」一件事 和「完成」一件事,意義大不相同,例如教學,你可以說「老師在教室教書」,但如果沒人學到東西,他就只是在「進行」教學,而沒有真正「完成」教學任務。改革教育還有很大一步,只是須有能堅持下去的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