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艾米利亞路•薩利納斯:一個面對暴力的文明應對


簡介:
這個TEDxSanMigueldeAllende充滿激情的談話已經在墨西哥引起了轟動,艾米利亞路•薩利納斯—前總統卡洛斯•薩利納斯•狄哥他利的兒子,面對現在墨西哥內的暴力氣氛—或者說,墨西哥社會對暴力的回應方式。他呼籲一般社會大眾停止否認、擺脫恐懼,並朝著和平、以社區為基礎的行動的方向邁進。這是在TED.com上的第一個非英語演講。

心得:
真正導致一個國家衰亡的是什麼?是侵略者?還是無能的統治者?抑或是社會上大大小小的毒販、綁匪與罪犯?不,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民的無視冷漠與不行動。當這些情況發生時,人民的不聞不問,會讓事情更加惡化,讓宵小更加猖獗。講者提及,人民面對社會問題會有三個層次的想法,依序是否認與冷漠、承認與恐懼,最後一個便是行動。當人民面對那些可怕的事實後,會感到恐懼、驚慌,也勢必會採取行動抗爭。
我認為許多社會運動便是這樣來的。看到臺灣發生的大埔強制徵收案、洪仲丘冤死、30秒通過服貿等諸如此類的事件,人們開始感到恐懼,也許是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也許是害怕臺灣民主倒退,或大或小的恐懼讓人們開始不再坐以待斃,開始發起社會運動,爭取權益,並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社會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們愛著臺灣,所以我們站了出來。如果我們緊閉自己的內心,對外界毫不關心,又或者,知情卻無視,那麼這個社會必將走向末路。所以我們關注社會且持續行動,並始終相信著:熱情不滅,精神不死。

Stephen Cave:The 4 stories we tell ourselves about death(企一D 江雅綺 0215344)5

演講影片

簡介:哲學家史提芬・凱夫以一個陰鬱但引人注目的問題為開頭:你何時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會死亡,另外更有意義的問題:為何我們人類一直都抗拒死亡的必然性?在這個精彩的演說中,凱夫探索了四種-橫跨在各種文明之間-我們告訴自己的故事為的是幫助我們面對死亡的恐懼。

心得: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坦然的接受死亡這件事。我記得小時候的我對於死亡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直到國中時有一位親人過世後我才真正的了解到死亡是多麼令人難過的。影片中提到人們用了四種故事來幫助面對死亡的恐懼,永遠不會死.復活.靈魂和遺留下來的事物,所以很多人會因為害怕死亡而且信仰宗教,但我覺得面對死亡並不用害怕,也不用去擔心哪一天會面臨到,只要每一天都過著充實的日子,使自己的人生的很精彩,那麼即使死亡了也不會有遺憾。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最後的演講- 蘭迪 鮑許 (02151210 經一B 葉彥成)

簡介
「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蘭迪 鮑許
一個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卻在其人生的巔峰,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那一刻,46歲那年,被檢測出罹患致死率最高之癌症─胰臟癌。他最後分享了一場演講,然而他講的不是面對死亡,而是面對人生,追求夢想。
心得:

生命,一個無限的課題,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心得,而這邊有一位擁有豐富人生體驗的教授,用他充滿創意,幽默而風趣的手法介紹了他的人生,或許我們無法生搬硬套,但我還是在這其中學到了很多。夢想,人人都有,卻會隨時間逐漸萎縮,又或隨時間逐間豐滿。而他則告訴了我們如何面對他,那就是磚牆理論,磚牆不是為了擋住你,他只是為讓你能夠證明你有多喜愛這件事,並讓你在翻閱那一道道牆之後,獲得那夢想完成的無線滿足。

旅行是後天混血的過程 李欣頻 (02151210 經一B 葉彥成)

簡介
一個人一開始的生活模式都是被身邊的環境等等先天因素所決定的,然而一旦我們去旅行,我們就被迫離開舒適圈,進入一個不同的環境,接受不同的思想,也就可以消除從小到打我們所受到的「制約」,並擁有充滿創意的人生。如果你能到哪裡都試著轉換思想,把自己當作當地人,用當地人的角度看事情,那每一次旅行,就是混一次異國的血,唯有後天的混血,才能保留最好的基因優勢,在高速汰換信心的人生起伏中,熱血不退,樂觀不敗。

心得
這裡面有很多小技巧、小觀念。然而事實上這些小小的技巧,小小的觀念,卻能夠讓你自此恍然大悟,原來我的生活如此無趣不是因為生活,是因為我的心靈,正如那句話:這世界不缺少美,只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如果你覺得你家附近很無聊,那你就算去到希臘也很無聊,重點是你必須要讓你的感官恢復敏銳,很簡單,用異鄉人的角度去看看原本熟悉的事吧?你會突然發現那些建築物,那些花草樹木,那一片天空,都突然為之不同。打開心靈,注意觀察,其實不用出國,每天都是一種旅行。

李世默:兩種制度的傳說 Eric X. Li: A tale of two political systems

李世默:兩種制度的傳說 Eric X. Li: A tale of two political systems

簡介:講者李世默是一名風險投資家和政治學學者,此影片為2013年他在TED上所發表的演說。主要在解說中國的一黨統治制度,也對於西方民主對中國的批評做出回應。

心得:其實我在剛開始看這部影片時,就有許多觀點跟他不認同,像是他很明顯地對中共政體護航,舉出一些頗偏頗的數據統計,或是將西方民主制度僅僅解釋為成就繁榮的途徑。但看完這部影片之後,回想到在高中選修公民所講述大陸的政體,又想到,中共是一個迥異於我們所認識的統治方式的政權。從地方政府、省級政府、中央政府都是「以黨領政」的決策方式,跟我們所熟悉的西方政黨政治制度(或是台灣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也許我們在了解中國政體時,該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中國對於台灣算是在世界上有著強大關聯的國家之一,所以我想我們應該要試著去了解中共政治的運作制度和形成背景。另一方面,即便這部影片有很多點我個人不是那麼認同,但我對這部演說的評價並不算低,因為如果我是一個對中國政治制度沒什麼了解的外國人,從他的資料取樣、過程銜接,到演講方式,我應該會因為這篇演說而相信他的話。

影片連結


會一A 02152129 徐嘉吟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無權者的權力

以下是捷克民主化歷程的紀錄片:《無權者的權力》(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這也是哈維爾在1978年出版的系列政論文章的書名。
  • 無權者的權力(1
  • 無權者的權力(2
  • 無權者的權力(3
  • 無權者的權力(4
  • 無權者的權力(5
  • 無權者的權力(6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後半學期課堂分享

  1. 關於後半學期演說詞心得分享,時程如下,請負責同學務必出席,努力準備,爭取免考期末筆試的機會。
  2. 其他同學可要求課堂分享或擔任評論人,惟請當週週三晚上八點前,來函告知。
  3. 修課同學可透過部落格就各篇演說詞與心得,提出內容質量皆優的評論與交流,爭取免考期末筆試的機會。

05/02
中一A酆惠心擁抱顫抖
英一B黃樂賢談選擇的癱瘓 
企一D曾琨學想做個社會運動參與者?從改變你的玩具開始
日一B鄒培玲扎根大地的文學

05/09
中一C竺晶瑩在中國的防火牆背後 
日一B江宛庭為世界美好連成網絡
微生一羅逸溶談全球倫理vs.國家利益 科技能解決人類的大問題嗎?
日一B顏靖軒家在何方?

05/16
哲學一鍾弘宣Hitler Speeches
哲學二陳紹恩1964年阿倫特(Hannah Arendt)與高斯(Günter Gaus)的訪談
經一C王振宇人民的聲音,是改革的種子
企一D黃宛琳將戰爭烙在照片上

05/23
企三D楊翔茜自己作主比較好?
企一D姚宇襄Does money make you mean?
經一B高碩蓉Profit’s not always the point
企一D江雅綺永續發展的投資邏輯

05/30
貿一B吳珮琪Invest in social change
資四B柳瓊雅我們如何改變家庭暴力的潮流(秘訣:拍立得能幫忙)
經一C康品柔駭客教育

06/06
中一C竺晶瑩少分物欲,多分快樂
日一A賴佳瑩Why we aren't more compassionate?
日一B洪子晴同性戀家長小孩的見證詞 《什麼成就一個家》

06/13
資四B柳瓊雅優質工作的快樂秘訣
會一D林宣儒隱私權為什麼重要?
經一C康品柔揭開海運業的神秘面紗

關於演說影片分享

  • 演說影片分享已經截止,逾時請勿貼文。
  • 完成影片提供的同學,請注意部落格右方的標籤,確認自己的姓名和篇數是否正確。若屬重複(其他同學已先貼文,請注意留言)或逾時貼文者,該篇不列入成績。若有闕漏,本週五上課時,請主動告知,並予以補正。謝謝配合!

Joe Kowan: 我如何戰勝怯場 (日一A 王思穎 02122150)

影片網址

簡介:
人類那精準的恐懼感曾在遠古時期大有裨益,幫助人們集中注意力避免被野獸吃掉。但是,當你在週二晚上“麥克風開放日”站在20個鄉村音樂愛好者面前準備表演時,這種自發控制了整個身體的恐懼感就不是什麽好事了。手心出汗,手掌顫抖,視線模糊,大腦在大叫“快跑”:你怯場了。在這個迷人而悅耳的演講中,喬·科望告訴我們他如何戰勝了怯場。
心得:
我也屬於非常容易怯場的人,上台前不緊張,但一上台連講話都是抖音,看完這篇演講,才發現要戰勝怯場,就是去面對去適應怯場。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德魯·柯蒂斯 : 我如何戰勝專利蟑螂 (日一A 王思穎 02122150)

影片網址:

簡介:
德魯·柯蒂斯 : fark.com (一個諷刺時弊的社區網站)的創辦人分享他一次關於專利訴訟的經歷。在場訴訟裏,他被指控侵犯了某間公司一項“透過電子郵件產生和發佈新聞稿”的專利。在他的演講裏他也分享了一些統計資訊,顯示越來越多圍繞著沒有用的專利的法律訴訟帶來的問題。
心得:
專利法保護了發明者及製造者的權益,但其中的灰色地帶給了某些人投機取巧的空間,藉由控告大公司來賺取和解金,這也算是專利界裡的恐怖份子,我們應當一同來想辦法解決這項問題。

留十八分鐘給自己-蔣勳(會一A 02152119 張耀中)

影片連結:

簡介:
    蔣勳是美學大師,專注於詞和詩的美。
    你是否讓生活慢下步調,好好享受這世界的美?蔣勳想表達的是,每天給自 己18分鐘,或是一生中給自己18分鐘,專心、安靜,的好好欣賞一篇詩詞。每個環境都是一篇詩,每個人都是詩人,純粹憑心境來闡述。
    演說中的詩是送給台灣,裡面提到詩中的美、一些詩中的韻、一種心靈的感受。美的感受,是用耳朵去聆聽它所訴說的情境,而不是用眼睛觀看詩中所想表達的。蔣勳對於美是非常享受的,他甚至認為用18分鐘來欣賞一首詩是奢侈的,每一分都不可浪費。可見美學大師之名,形容的非常貼切。

心得:
    生活的緊湊讓我們的心靈無法沉靜,當我第一次聽蔣勳分享這首詩時,"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這句便把我帶入了情境中,腦海中浮現了每個想像的場景,體會蔣勳所想表達的感覺。
有時候出去玩、踏青,能讓人洗淨心靈,詩也是如此。藉由共鳴詩中的美,可以培養我們的愛,讓觀看世界的視野更加的不同。18分鐘看似簡短,但在忙碌的生活中,18分鐘是昂貴的,在落後的國家更是不會這樣運用的,美能感化人,我慢慢地也被蔣勳的一字一語催眠,開始願意撥出一點點時間,也許不是那麼長,但總會體悟到不同的感受,沒有一次一樣,也沒有一次不成長。
就像演說中所說,一生一次也好,給自己18分鐘,你的心將被啟發!

圖解第三世界迷思Hans Rosling(會一C,柳紹賢,02152339)

影片介紹:藉由一位全球健康專家漢斯洛林(Hans Rosling)圖解數據的分享,把枯燥無味的資料,轉變成一場生動的演講。漢斯洛林­有感於多數人因成見而不瞭解世界的全貌,他決定以圖像式「溝通」,讓人們了解這世界,­和我們心中的想像並不一樣。是一場精采的圖像式溝通。 心得:對歐美那些西方國家來說,非洲拉丁美洲乃至於我們所生活的亞洲都可說是第三世界,身處在一個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地區。而我們生活的台灣相對來說是個繁榮的地方,往往就會對其它發展較慢的國家產生些既有的偏見,我們會認為說他們是貧窮的,短命的,明智未開的,然而其實只要我們多接觸他們,有更深入的了解時,會發現原來世界真的是平的。 影片連結

想做個社會運動參與者?從改變你的玩具開始(02153420企一D曾琨學)

影片網址



簡介

一個女孩不怕其他人的看法 說服一件公司改變公司產品對性別的成見設定


心得

現在的人對事情通常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見解,不過總是礙於一些阻礙而不敢表達出來,例如:過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想法。 而往往就是欠缺訴說自己想法的勇氣,而導致一些可能改變我們生活的偉大想法就此埋沒。所以,想要對這社會做些甚麼的話,我們就應該先踏出勇敢且充滿自信的第一步,你跨出的這一步也表示你願意為社會付出的心,而有這願意付出的心就是改造社會的開始。
我認為,民主最重要的一環是實踐。
再多的想法如果沒有付諸行動的話終究只是空談。
我會選擇分享這演講並不是因為這個女生的演講技巧或是因為她有甚麼偉大的理想。
是因為她的起點雖然看似沒什麼,但是最後卻得到不平凡的結果。
這是因為她願意去做而不是空喊理想。
對於民主也是一樣,既然人們都要求主權在民,人民做主,那人們就應該為了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而不是坐以待斃,因為當我們習慣忍耐,甚至連改變我們在乎事情行動的勇氣都沒有的話,那我們就只能一直生活在一個停滯不前的社會。

我認為只要不是會危害到他人的想法,做!就對了!

柯文哲:生死的智慧(會一A 02152155 賴映彤)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0zhdMwD2Z8


簡介:

柯文哲是社會觀察家、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外科醫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亦是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傷、急救、器官移植等。曾至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進修,擔任外科研究員,研究­人工肝臟。回國後,建立器官移植小組,以心臟移植為目標,為了增加成功率,柯文哲自美­國引進葉克膜技術,也建立了標準器官移植程序,經由衛生署推行到全國,為臺大醫院史上­第一位專責重症加護的醫師。

心得:

柯文哲醫師的語風犀利總是會讓人莞爾一笑,醫師是人世間面對最多生與死問題的職業吧,他用葉克膜的例子來說,有成功的例子但失敗也很多,有葉克膜裝上去之後導致四肢發黑的例子,是要拔掉插管呢?還是截肢?這就陷入兩難了。後來他想通了,用了園丁做比喻:一年有春夏秋冬,園丁只是讓各個季節的花草開得比較好看;人生有生老病死,醫生沒辦法去改變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比較好看一點。唯有面對「死亡」,才能明白「生」的意義,人生只是一個過程,一個追求意義的過程。最近看到韓國的沉船事件有很多的想法,總覺得人生還很長,但要更體悟到一點是:生命是無常的,誰能知道只是參加個教學旅行竟然天人永隔呢?所以好好珍惜身邊每一個人,把握當下。

從綠色科技看救贖與獲利JohnDoerr(會一C,柳紹賢,02152339)

影片連結

影片簡介

投資綠設計,不只是對人類錯誤行為做懺悔,其實也可以從綠­色經濟中獲利,看看美國著名連鎖企業Wal-Mart如何透過商場的綠能設計,兼顧獲­利和環保。 

心得

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裡,愈來愈重視環保這項議題,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面對的問題。不要認為說我們的力量很微小就不去做任何的改變。我們以前會認為說救地球就是節能省電而已,但其實我們看到這些綠能科技,不就是兼顧了環保及獲利嗎?我覺得這是將來做環保可以走的方向。

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許峰源作家(會一A 02152119 張耀中)

連結:

簡介:
許峰源老師家境窮困,從小便立志要努力向上賺大錢,讓整個家庭脫離貧窮的生活。在他的努力之下,他考上了台大法律並以第一名畢業。然而在他剛畢業沒多久,他的父親罹患癌症,而他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盡速考到律師執照,但父親卻在他得到執照的同一天去世。父親過世之後,母親也接連著罹患癌症,此時許老師的心情百感交集,為了讓媽媽剩下的生活過得更好,他在一年內便買下第一棟房屋,媽媽也因此感到榮耀。
母親過世後,許老師開始對人生有不同的觀感,賺大錢後卻無法享用的話,就無意義了。他思考許久最後選擇了作家的道路,想以寫書來改變讀者的思考模式,雖然周遭的人都不建議他的抉擇,但他仍舊堅持他的理想,現在也正朝他的目標努力著!

心得;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不同的階段與不同的目標,而通常在往目標的路途上,總會有困難阻擋在前方,有些困難反而會激勵著自己向前。
我非常敬佩許峰源老師,他在逆境中迅速成長,答應自己的事也會努力付諸實現。在他發現將失去雙親的這段期間,我相信心中的傷痛的非常震撼的,他能在如此痛苦的心情下繼續完成目標,不禁讓人覺得他的實踐力實在讓人欽佩。
而他之後轉行當作家的抉擇更是令人衝擊,一個人在一個位置努力了許多年最後果斷放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個簡單且明瞭的目標而讓他努力實行,正如他所說的"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憑著內心滿滿的自信一路過關斬將,這點是現在年輕人所獲缺的一項重要能力,值得我們學習!

Paul Piff: Does money make you mean?(企一D 02153453 姚宇襄)

影片網址:

大綱:

  • 講者的研究團隊做了一系列對於窮人與富人行為差異的研究,從心態的角度解釋為何富人益富、窮人益窮──因為掌握資源的人都會更想掌握更多眼前的資源,進而將貪婪合理化,優先考慮為自身謀利,同理心與憐憫則漸被壓縮。然而通常只要對富人稍加提醒,就能找回那顆無私奉獻的心,使掌握多數資源的人為社會福利做出貢獻。
心得:

  1. 這些實驗清楚的記錄了當一個人漸漸富有起來,他最在乎的並非將多餘的資源分送給有需要的人,而是汲汲營營想盡辦法要更加求取。他的態度、行為都因佔有優勢而顯得高傲,甚至一點點的跋扈,哪怕他的優勢不一定源於於他的努力。
  2. 當然,人自出生就不是平等的,有天賦、家世、個性等等的因素將影響日後發展,然而基本的需求則是相同的,溫飽、健康,人人有權活的有尊嚴。
  3. 有限的資源被少數人佔有,有時真正需要的人卻沒有足夠的錢,政府所訂定的法律也不可能完全掌控財富的去向。唯一能靠的只有富人自主捐獻錢財,將資源有效運用於社會上每一個需要的角落,而非消耗於一些不實用甚至只為炫富而買的奢侈品。
  4. 人是動物,本能是自私的,因為要為自己尋找存活的路就不能太過慷慨。可是人也是溫柔的,不只有柔弱的身軀還有柔軟的憐憫之心,不難理解富人被稍稍開導之後即能敞開無私胸懷。

沒有小確幸,生命與眾不同! (AWAKENING - Motivational Video) 經一C 02151333 吳宣穎

影片

簡介:
人們總是有各種理由,拒絕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把自己困在牢籠裡,反對自己的能力,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做不到,拒絕去實踐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拒絕甚麼。為甚麼不要在現在,下定決心,雖然會因為社會的現實面而卻步,但是這就是挑戰的目的,只要跨過這道牆,堅持不放棄,全世界都會支持你,如果你不去實踐自己的理想,過想要生活,不肯定自己,你就永遠看不到成功。

心得:
看到這支影片,心裡引起了一陣很大的共鳴,已經習慣告訴自己千百個做不到的理由,在別人完成後才後悔其實自己也做得到,總是告訴自己我還有明天,明天我就會去做,明天我就能夠完成,但是人生能夠有幾個明天?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明天,為甚麼不把握當下的時機呢?應該要把每一天都活得像最後一天一樣,去實踐去完成我們想要做的事,不曾努力過怎麼能說做不到,做了但不是盡力做又怎能說是失敗?
就是現在,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堅持自己的夢想去追,放棄了只會見不到明天更好的生活,趁現在為自己的夢想而活,不要讓任何理由站在門前阻止你跨出那一大步!

Zur Person: 1964年阿倫特(Hannah Arendt)與高斯(Günter Gaus)的訪談(哲二 01113016 陳紹恩)


簡介:這是1964年10月28日,Hannah Arendt在Günter Gaus的系列訪談節目「關於此人」(Zur Person)的訪談。這個訪談非常著名,除了是Gaus認為是自己最成功的訪談之外­,甚至後來還得獎。

心得:這段一小時的訪問並不是由Hannah Arendt來講述某一個題目,而是藉由Hannah Arendt的人生中的經歷來說出某些事情,特別是她對於政治的想法。而這篇訪問是在1964年所進行的,在1963年Hannah Arendt出版了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在當時遭受到很多批評,在訪問中也有對這些批評做了非常有力量的反駁,甚至她認為對她批評是非常膚淺的,Hannah Arendt的想法是更深刻普遍的。在影片後段也講到了現代生活與政治的關係,雖然這段影片已經是50年前的訪問,但是她所講到的事情、問題對我來講是非常鮮活的也與我們公共生活相關。似乎50年來世界只是在科技上有很大進步,因為科技上的大突破而把更重要的公共問題給掩蓋了。

Jeff Bezos:聰明是一種天賦 ,而仁慈卻是一種選擇!(中一B 02111221 邱證彰)

影片連結

簡介:
    傑佛瑞·貝佐斯(Jeff Bezos),1986年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在華爾街的計算機領域工作,之後放棄華爾街高薪職務,毅然闖入網路世界,在1995年7月創辦亞馬遜網路商店,成為全球最大線上零售業,身價也衝到將近美元百億大關,並獲選《時代》雜誌1999年的年度風雲人物,2010年受邀到母校普林斯頓大學對畢業生演講。雖然只有短短12分鐘,但卻令在場畢業生印象深刻。

心得:

  1. 在台灣,我們常常對於聰明、有天賦的學生,都定義在「學科成績」的高低上,語文好數學好,你就是一個聰明的「好」學生,但天賦好難道就是一切嗎?
  2. 傑佛瑞·貝佐斯從他的演講中告訴我們,聰明只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是如何去選擇,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在這充滿創新驚奇的世界,聰明是一種優勢,但是,重要的是如何找出自己的天賦,如何去做出正確的選擇,並如何以自己的選擇為傲,而不是以耍小聰明為傲,這些事我們所應當深思並學習的。

Sir Ken Robinson: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會一A 02152155 賴映彤)

影片連結:

簡介:
羅賓森爵士 (Sir Ken Robinson) 列舉了讓人活得精彩的三大法則-以及目前教育文化如何與之背道而馳。透過幽默、啓發性的談話,他告訴我們如何逃出目前教育所面臨的「死亡谷」,以及如何以開放的文化氛圍培育年輕的一代。


讓人活得精采的三大法則為:

1. 人類天生就各不相同: 孩子要茁壯,該有廣泛課程開發他們不同的天分,而不是只有其中幾科順帶一提,藝術的重要性不是數學可以考高分而在於可和孩子一些本來碰觸不到的部分對話。2. 好奇心:如果你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通常不用幫忙,他就會主動學習孩子天生就會學習。3. 人生的本質就是創造性:教育的本質,本來就是在激發造創力。


全球許多優秀教育體系的做法的二大做法:

做法之一:教學與學習個人化,他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體系應該吸引學生,重視好奇心、個別性、創造力 才能讓學生想要學習。做法之二: 給教師崇高的地位,他們認為教育不可能改善除非挑選優秀人才教書、除非給老師不斷支持、以及專業發展機會,老師的專業發展不是花費而是投資。

心得:
        會選擇「教育」作為我想要分享的演講是因為家母正是國小老師,志向雖然不是老師但也算有些接觸。為甚麼台灣的教育會為人詬病?羅賓森所說的那三大法則,剛剛好台灣教育幾乎一項都沒有。
        我想分享一件事情,在高中時我參加社團,有個已經畢業很久的學長常常在facebook上分享他的事情,最近他剛從一間彰化的小學辭去自然老師的工作,原因是因為他出的期中考卷。國小生的自然期中考卷不外乎是OOXX跟1234,而這位學長出的考卷很特別,題目是「請舉出三個會浮在水上的東西」、「請取出三個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反射現象」等15題,答案卷更酷了,是一張白紙,要學生們用畫圖、用文字盡量表達。當然這份考券遭到學校導師主任校長的強力反對,他們覺得學生怎麼可能會答這些「簡答題」,又或者該怎麼向家長交代,學長最終覺得這間學校與他理念不合,所以就辭職了。順帶一題,這位學長本身有亞斯伯格症。
        學生真的不會答這些題目嗎?還是身為教師的那群人用自己以為的方式打壓了學生,當然受害的是這些小朋友們,將老師所給予的東西一股腦子的記憶,失了好奇心也失了創造力。很多人都說在成長過程中老師很重要,我覺得是遇到「對」的老師很重要。
        肯羅賓森說到「進行」一件事 和「完成」一件事,意義大不相同,例如教學,你可以說「老師在教室教書」,但如果沒人學到東西,他就只是在「進行」教學,而沒有真正「完成」教學任務。改革教育還有很大一步,只是須有能堅持下去的老師。

Rose George: 揭開海運業的神秘面紗(經一C 02151349 )

影片:

簡介:
我們生活裡有的、用的,就某種程度上來說,幾乎都是透過貨櫃船來運送,而這過程得經過龐大的遠洋航線與港口網絡來達成,但大部分的人對此一無所知。記者 Rose George 帶我們走一趟當代消費市場的基礎 ─ 海運。

心得:
隨著國際貿易的流通,國與國之間的貨物交流愈加頻繁,但是我們卻一直忽略了讓物品能夠如此方便地流通的基礎──海運。對我們而言海運確實是很陌生的,就像影片中所說的,一間營收幾乎和微軟一樣的海運公司,我們卻對他一無所知。前陣子有幸到了長榮海事博物館參觀,讓我了解到海運其實是一件很精密的事。上千個長得一樣的貨櫃必須依照一定的順序放上貨輪船,到了港口之後再一一卸下,若是沒有很好的管理系統,這些貨櫃很有可能卸錯地方,然後往錯的地方去。
海洋是人類跨越洲與洲之間最原始的方式,從鄭和下西洋到發現新大陸,無一不是由海洋所連接起來的。海運在世界貿易中佔了90%的貿易流量,幾乎提供了我們的每日所需,重要性可說是日益增加,但是海運所造成的一些後續問題,無論是空氣或是噪音汙染,都讓海洋承受了莫大的傷害。當我們能在便利超商裡買到日本的巧克力、美國的餅乾、甚至是德國的啤酒,我們應當想到它們是怎麼運送過來的,由海運所連起的這條貿易線蘊含的無限的商機,若是我們繼續對他一無所知,就顯得有些膚淺了。然而當人類發展愈加快速,我們也必須更深層的思考,這些發展是否對自然產生了傷害?既然海運已成為必須,我們就必須去了解並改善他對自然的傷害,讓海運和海洋能夠共存。

Chimamanda Adichie: 單一故事的危險性(哲二 01113016 陳紹恩)



簡介:我們的生活與文化充滿著各種故事,小說家Chimamanda Adichie分享她找到「真正的非洲聲音」,並告誡大家,如果對於某人某地,我們只有單一故事,將會導致傷害人的偏見。

心得:故事的單一性,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是,報紙、電視、網路等媒體所敘述呈現給我們的故事,就算是正確的也永遠不會是完整的,然而這些微小片段的故事,是很輕易地使我們對某個地方有極端的偏見。在影片中Chimamanda Adichie也講到權力的概念,她用了伊博語中「nkali」,意思是比其他人更厲害,而這樣的權力可以決定故事是如何說、被誰說,甚至可以創造ㄧ個故事進而灌輸某種想法。而在被這樣的單一故事影響下,人可以理性思考的空間不見了,剩下的是簡單的二選一分別。要避免單一故事的危險,要不斷去追求更多更廣多元的故事,而不是將簡短單一的故事作為定論。

劉大偉:別把鑽石當玻璃珠 (會一A 02152133 蔡宗杰)

影片連結:

簡介:
 一名從小不被學校老師重視,認為這小孩之後沒出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這樣單一標準的環境,誰能夠想到,這小孩將是著名的動畫師?誰能想到這小孩能畫出全美前20名的畫作?誰能想到不會讀書的人,將來能夠賺大錢?甚至,有那麼一天回來台灣展現自我翻轉的可能與奇蹟!

心得:
從小耳邊總是聽到走藝術的話,很有可能會餓死!當時不明所以,所以曾多問幾句,但大人們也總是以隨便的話語搪塞,不願讓小孩再深入的問下去。不過自己對藝術方面也沒有很大的興趣,所以沒有因此跟父母起衝突。

但我永遠記得國中時,班上有一位同學成績中下,但對於素描畫畫,卻非常厲害,幾乎可以說是話甚麼像甚麼,升高中時,因其本身不願意到普通高中,而跟家裡起了很大的衝突,甚至離家出走,但到了最後抵抗不過父母,還是去了普通高中。直到高中畢業前幾個月,又再次聽到他的名子,聽說他得了重度憂鬱症且會自殘,因高中課業比國中繁重些,因此他的課業更是悲慘,父母認為是因為畫畫,才讓他的小孩成績下降,所以更是禁止他畫畫,結果就造成如此的悲劇。看到這部影片演講,腦中忽然憶起這麼一位同學,不禁為他感到哀傷,我們教育體制、人民的錯誤觀念是不是又扼殺了一位天才畫師?不求人人都能成為夢想製造者去觸發他人的潛能、夢想,但至少不要再讓我們成為夢想殺手,去扼殺下一個希望的種子!

Baba Shiv-自己作主比較好?(企三D 00153405 楊翔茜)

影片結:


簡介:
     我們總以為,選擇越多,就越快樂、越滿足,但結果似乎不是如此。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Baba Shiv在妻子接受癌症治療的過程中,感受到不斷被選擇追著跑的壓力,「今天該接受什麼療程?明天要不要同意這場手術?」諸如此類的問題每天都在上演,壓得Shiv夫婦幾乎喘不過氣來,也讓Baba Shiv開始思索,或許掌握做決定的權利不見得比較好,相反地,還有可能令人感到惶恐。
       為此,Baba Shiv做了一項決策研究,在這項實驗中,他準備了兩種茶品,一種是含有咖啡因的茶品,另一種則是具有舒緩功能的洋甘菊茶。同時,他也將受試者分成A、B兩組,A組的受試者必須自己選一種茶來喝,而B組的受試者沒有選擇權,只能喝他隨機從兩種茶品挑選出來的一種。為了讓茶發揮作用,在受試者喝完茶的五分鐘後,才分別給這兩組受試者三十分鐘的時間解答十五題謎題,而謎題的難易度也會根據每位受試者的程度做調整。結果顯示,A組受試者解開的謎題數比B組受試者少,而且A組花費在解謎題的精力也比較少,顯然較沒有毅力。理論上,擁有選擇權的受試者,能夠依據個人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飲品。含咖啡因的茶品有助於提振精神;洋甘菊茶則能緩和緊張的情緒,依照自己的情況做選擇應該可以表現得更好,但為什麼實驗結果卻與原本的設想背道而馳呢?

心得
     Baba Shiv教授的決策研究顛覆了多數人的想法,總以為得到越多選擇就能夠更快樂、更加滿足,但是根據實驗結果才發現事實似乎不是如此。從小到大,總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選項可以選擇,希望自己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但隨著年紀越大,經歷的事情越多,也越能夠體會如同Baba Shiv教授所說明的情境。當我們面臨越多選項時,反而會因為不確定選擇哪一個選項對自己比較有利而猶豫不決,無法快速做出決定,甚至是無法在時間限制內做出合適的決定。在面對問題時,若有過多的選擇,因為竭盡所能的想要利己,反而忽略了最初解決問題的真正關鍵。我想在我們還沒學會好好專注在根本問題上時,有過多選擇並不是一件好事。

Eve Ensler: 擁抱你內在的女孩( 02122304 日一c 彭宜羚)

簡介:
在這段談話中,伊芙宣稱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藏著女孩細胞-一個我們總是被告知必須要壓抑的細胞。他訴說著世界上許多上許多女孩子動人的故事,關於身為一個女孩如何去克服這些驚人的不幸遭遇以及暴力而仍能夠展現非凡的毅力

心得:
在看這場演講前,我有時也覺得身為一個女生有點麻煩,很多時候要擔心自己的安全,會不會讓自己處於危險中,我想男生比較沒有這種困擾所以覺得很羨慕。看完這場演講之後我的想法改變了,這不是因為女生太脆弱所以比較容易處於危險之中,是有些人沒有學會正視或是根本不知道心中的女孩。或許這樣的觀念應該被廣為提倡,不是溫柔,體貼,有同情心就是女生才會有的特質,如果男生也能多點這女生的特質的話,我們的世界或許能變得更好,更有愛。

Malcolm Gladwell: Choice, happiness and spaghetti sauce(企一B 01153211 吳謹安)

簡介:
這一天Malcolm Gladwell 應該要推銷他即將在隔年出版的新書《決斷2秒間》,但他沒有。他選擇分享他心目中的英雄Howard Moskowitz在食品工業所帶來的變革,一個讓美國人變得"快樂"的變革。

 
心得:
      我必須說我看到的不是"快樂",Howard Moskowitz給我的啟發就是創造價值,當商品在市場中的成長已達到瓶頸時,就得創新,只有最新穎的產品才能刺激新出消費模式,Steve Jobs不也是以此法再造蘋果王朝的嗎?革新只是手段,市場才是目的。
     在行銷上我們不應過度依賴顧客回饋,因為那只能讓我們重複既有的收穫,而從那裏頭得到的也不過是些過時的訊息,我們必須主動出擊,創造顧客的需求與期望,必須建立一個有系統且有組織性的創新體系,不斷的構想、創造,研發人員要突破更多既有價值才能打破競爭廠商之間的僵局。


Dick Costolo為2013年密西根大學畢業生演講(企一B 01153211 吳謹安)

影片連結

簡介:
演說者Dick CostoloTwitter共同創辦人之一,現任Twitter CEO,回到母校密西根大學,為畢業生演講。面對即將走出校園,迎接未來人生的學弟妹,Dick Costolo以幽默詼諧的語調,分享他在大學畢業後拒絕三間科技公司的工作機會,投入喜劇演員過程中,體悟的人生道理。


心得:
”Be in this moment, Be in this moment, Now be in this moment”人生沒有劇本,活在當下,享受當下,談何容易啊!從小到大父母、長輩、老師總是給我們許多的目標與期許,希望我們能達成,我們也總是以目標的達成感到快樂。到了大學管理學教授也告訴我們一個組織想有效能且有效率的進行任務、完成目標、達到願景必須進行策略管理。我們一直深陷在這迷思之中阿!
因為從小的教育,我們不斷的在規劃人生藍圖,在這些小心翼翼的規畫過程中我們僅存的是害怕與恐懼。我們害怕高漲的房價、低迷的經濟環境和動盪的政治局勢。恐懼也隨著時間轉為憤怒,我們開始痛恨政府無能、批判資本家剝削勞工、檢討上一代寅吃卯糧的揮霍。而這一切的怒火將在夜闌人靜之時熄滅,留下的只是灰燼,痛苦的灰燼。(切記Fear leads to anger, anger leads to hate, hate leads to suffering--- Yoda Quote)
我們需要改變,感變心態與價值觀,Dick Costolo說得太好了,我們必須做更大膽的選擇,勇於冒險當我們無畏於得失,追求所愛之事時,那才是最快樂的事,而快樂才能使我們的人生有價值,別再憂心是否能達成或超越期許因為所謂的影響是事後他人及世界對你的評價",當下僅在於你目前體驗的每分每秒別再等待與計畫了,我們開始行動吧!

Geena Rocero: Why I must come out (企一D 02153453 姚宇襄)

影片網址:
https://www.ted.com/talks/geena_rocero_why_i_must_come_out#t-71175

大綱:
Geena Rocero身為一位事業成功的模特兒,勇敢站出來向世界分享他身為一位變性人的經驗,並且說明當自我性別認同不同於與身俱來的生理性別時,希望旁人能抱持什麼樣的態度來理解。

心得:

1.講者的勇氣令我佩服。明知將自己的過去公開後,可能會有不利於自己的說詞,卻還是站出來為同伴發聲。顯而易見他坦承面對自己的獨特,也明白自己並不孤單,更不放棄每個可以展現自我的機會。例如參加選美、甚至進行變性手術而改變身分證上的性別,他以自己為證據,讓世界看到變性者的處境。他們並非傳言所說的變異,只是自我認同與生理性別不相符合而已
2.講者自身是個成功且正向的變性人案例,他經由提及他家人朋友的支持,引領我們反向思考,現實中還有許多不被接納的人們,他們因為與身俱來的誤會,被迫陷在一種別人無法理解的困境中。人飢己飢,人溺己溺,雖然我們幸運的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但遇到他人正為此事而糾葛時,都應以寬敞的心胸去理解和支持,而非辱罵或歧視。畢竟這樣的誤會並非他們所犯的錯,人人皆有為自己做選擇的自由。
3.變性人的議題也牽扯到了類似的議題──同性戀。然而變性人和同性戀者並非相同,性別認同和性向亦非相同。他們皆為社會上的少數,雖然如此我不認為他們與一般人有所不同,他們的人格不因性別而偏差,他們的才能也不因性別而受貶值。任何人無論如何都沒有批評他人性別、性向的權力,試圖認識、了解與接納是我們唯一應該做的選擇。
4.作者的語氣平淡、認真,理性而有說服力,雖然沒有特別的修辭或是比喻來烘托,他拿自己的故事最為最好的例子呈現在眾人眼前,著實讓人上了寶貴的一刻,看見世界別處的人們為了不一樣的事情而努力。這樣單純的演說震撼人心的不只是對變性人的看法,更要動搖某些根深蒂固、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

讓快樂變成是一件有意義的事(Paul Bloom:The origins of pleasure)經一C 02151333 吳宣穎

簡介:
主講人Paul Bloom舉了許多與生活相關的事例,例如同樣一件毛衣,因為他曾被名人穿過而變得有價值,如果拿去洗衣機洗,他的價值就會往下降,因為你把那位名人穿過的味道給洗掉了.人們總是在能夠控制的情況下,尋找最小量的痛苦,然後從中獲得快樂.心有它自己的地方,而它本身可以把地獄看作天堂,或天堂看作地獄.

影片:http://voicetube.tw/videos/5660

心得:
我們總是選擇相信自己想看的,相信自己想知道的,我們相信的並不是事實的本質,而是那個表面給予的價值,其實快樂很簡單,只要轉個念頭,或許痛苦就不再那麼痛苦,而變成了我們需要的快樂.我們對於一個事務的來源認知會改變我們對它的觀感,這並不只是錯覺而已,是我們快樂和痛苦深刻的特點.就像演講中提到的那位小提琴手,人們願意花大把大把的鈔票到音樂廳欣賞1.2小時的演奏卻不肯駐足在一位街頭藝人前,即使這兩個人是同樣的一個演奏家,我們在乎的只是它的價值,只是想愛慕虛榮,所以得到了快樂,但是在生活中,其實快樂唾手可得不是嗎?

Rita Pierson: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冠軍寶座(哲學一 02113054 賴倢伃)

影片網址

簡介:
  • 任教40 年的Rita Pierson聽到她的同事說:沒人付我薪水要我去喜歡學生。她回答:學生不會從他們討厭的人身上學到東西。」簡短的兩句話就讓我們看出Rita Pierson的教育理念,他認為老師的義務不只是教導學生知識而已,她更強調人際關係,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蘊含著深不可測的道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也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她呼籲教育者要信任自己的學生,並實際地與他們建立真摯、人性及親密的關係。
心得:
  1. 人際關係」的意思就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價值與重要性,影片中提到James Comer說:沒有好的人際關係,就沒有顯著的學習效果,以及George Washington Carver說過:所有的學習來自了解人際關係。我想它的重要性是被我們的生活制度導致的重要許多,從小到大的群居生活,人際關係是一非常好用也非常必要的一個生活技能,不僅同儕、家人間需要,就連師生間也是需要這種關係來連繫著彼此之間的感情。
  2. 聽完Rita Pierson的演講,我覺得她是一位幽默風趣的人,如果世界上的老師都有著與她相同的理念,我想輟學生會減少很多吧,她不像一般我們認為的老師一樣羞於道歉,有一次她教學生數學,回去看教師手冊時才發現教錯了,隔天立刻對著全班學生說對不起,這是一個位於在上者(或是擁有較多資源、權力者)較難去做到的事。
  3. Rita Pierson也不是只喜歡優秀的孩子,她曾經教過一個很爛的班級,但她對每個學生都抱有很大的希望,也相信著他們會變得更好,常常告訴他們你們是最棒的,她相信說久了,那些話就會成為自己的一部份,鼓勵」變成她對學生的教育方式之一,放棄譴責選擇鼓勵,這使得很多的學生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糟糕,並開始對自己有信心,Rita Pierson讓許多事情變得可能。

Anas Aremeyaw Anas: 我是如何指名道姓、使人蒙羞、送人坐牢(02113041 哲學一 賴倢伃)

影片網址:

簡介:
記者 Anas Aremeyaw Anas 戳破了迦納數十件貪汙、組織犯罪案件——而且從來沒有讓他自己的身分曝光,且在這段演說裡面,他也沒有露面。Anas 用他調查裡的一些駭人鏡頭來說明面對不公的重要性,這些真實的鏡頭就是一個核心證據。


心得:
我覺得Anas  Aremeyaw Anas很勇敢,對於政府的貪污、社會的陋習,這些不該存在在原有的制度下的種種惡,他讓自己去身歷危險,只為了獲得最核心的證據,讓那些惡人惡世公諸於世(或者是說,讓那些惡人沒有辦法反駁自己的行為,狡辯自身的清白)。在做出這樣臥底的工作,必須先了解事情的原則性與先後順序,而Anas  Aremeyaw Anas的每一步也事先了解而後行動。不論是自身陷於危險時所產生的恐懼,還是他人所施壓的恐懼,Anas  Aremeyaw Anas說臥底這件事是已先按照步驟來走的,所以如果已經按照步驟了,他就無所畏懼,且像電影演得一樣,他身後也有一個後援團隊,替他確保安全和整個系統是否正常運作,當然也是會有出乎意料的時候,這時清晰的思考和明智的選擇將是生存與否的關鍵。

日本首相首次在日本國會有關台灣的熱心捐款表達感謝之意 (日一B 021222271 顔靖軒 )

演講影片

簡介:

日本首相野田佳2011915日在臨時國會上,回答最大在野黨自民黨議員古川禎久的質問 表示,衷心感謝台灣在311震災給予日本巨 額的捐款援助。
2011915分臨時國會上,自民黨議員古川禎久在質詢時表示,台灣在地震後給予日本巨額的 捐款,可是日本卻因為在意第三者的臉色,並 沒有對台灣真心道謝。
對此,野田首相進行答辯時表示,其實前首相菅直人曾經在網頁上表示過感謝,但他還是在 此對於台灣的大支援表示衷心的感謝。這也 是日本首相首次親口公開向台灣道謝。

心得:
  1. 這是三年前的演講, 但是現在也還沒有正式的外交, 台灣人那麼愛日本, 日本緊急情況的時候台灣人助了很多, 我覺得日本這樣態度不好, 日本政府很在意中國的眼光, 這是日本跟台灣的關係, 中國沒有關係, 我們是不會因為中國大陸的干預,而影響到台日友好關係, 要開始正式的外交。太陽花學運的時候也是, 日本很怕中國的眼光, 很少播這個新聞, 很多日本人不知道台灣的緊急情況, 台灣人需要求助的時候日本人一定要助他們, 但是政府無力, 雖然很少的, 但是只有很愛台灣的日本人鼓勵台灣人, SNS等讓其他日本人知道。雖然現在的首相不一樣, 但是連個日本人也知道台灣人的好行為, 日本人一定要報酬台灣人。
  2. 日本政府的一個缺點是動作很慢, 從這個演講已經過了三年了, 卻還沒進。很多日本人喜歡台灣, 台灣人也喜歡日本, 一定可以好好地外交, 日本政府怕什麼? 雖然我是個無力的人, 但是我覺得日本人的這個態度很奇怪, 要改變這個態度。 因為我是在日本長大的台灣人, 所以我知道日本人的特點, 就是很在意別人的眼光, 他們在意第三者的臉色, 不敢講自己的意見。希望首相心裡有想跟台灣的外交, 還有一點點, 講出去而已, 堅持自己的意見就可以的, 就成功外交的, 我希望近來成功跟台灣的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