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影片心得分享:那些年 我們一起上的BBS-洪任諭(會一A 02152133 蔡宗杰)

  近年來社會上教育改革的議題一再地被積極討論,身為孩子父母的家長對於教育政策的改革感到不安;身為政府部門的教育官員也對於教育改革感到無比的壓力。追根究柢,為何一件大家認為應該要做的事,卻沒帶來任何的好處利益,反倒只有帶來憂鬱與壓力呢?我認為是因為雙方面都還沒準備好面對教育改革這一件大事。


  身為父母自身不了解教育的含意,又怎能了解小孩受教育的意義呢?甚至因自身對教育一知半解的而跟小孩說你上學就是為了文憑、為了有份好工作。姑且不論,這樣的想法會對小孩造成怎樣的傷害,先以父母的目標來觀看現今的結果,會發現台灣現今社會,有好文憑的年輕人不少,但有分自己認為是好工作的,卻是少之又少。從小被告知只要認真讀書,不要管其他事情,這樣未來就會一片光明,但長大後才發現自己除了唸書卻甚麼也不會,對於自己的工作事業沒有想法,只覺得枯燥無味。父母對小孩有期許是十分正常的事,但如若自身的觀念錯誤,那自然也會有錯誤的期許,無形中將小孩原本未來寬闊的道路,限制成只剩下讀書這條單行道。小孩走在自己不感興趣的道路上自是感到無趣。

  
  身為國家的領導者政府不該一昧的順從民意,例如:多年前,因人民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是大學生,便廣立大學,結果最後造成現今台灣這種情況─大學生滿街跑,工作卻也要到處找。雖然許多政策遠本立意良善是要減輕學生的壓力立意良好,但最後卻變成給學生更大的壓力。教育是國家長遠的投資,沒有十年、二十年是看不出一點績效的,但政府的執政者不能因無法在自己任內使人民看見教育的成效,而只好順從民意。

  
  基於上述的情況,我認為這份影片值得大家觀賞的原因是能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不會把整本英文字典都背完,才開始看英文小說;不會把整張地圖都背完,才出門旅遊。』這聽起來是十分正常的事,但我們的教育卻不是這樣,總是急著將一切事物的答案塞給學生,盡一切可能將學習過程縮到最短,這樣看起來是十分的有效率,但代價是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被抹殺了。學習興趣被抹殺,學習種事情的樂趣也將無法體會。生活無趣而背後又有父母對自己龐大的期許,最終可能會造成像鄭捷這樣的悲劇案例。


  一個社會上不需要那麼多會念書的人!如果只是要記知識,機器人絕對比多數的人都還擅長一個人之所以珍貴獨特是因為他的思考是無可取代的,即便是雙胞胎,在同樣的家庭成長,也會對同一件事有著不同的看法。不要放棄任何一個能讓自己變得與他人不同的機會,人生的長短誰也說不定,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是否擁有一個與他人不同的思想!活出一個不一樣有特色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